演员吴桂香,摄于1976年。
(接上期2019-02-21)
我们作为乌兰牧骑老队员也迎来一批批新演员,仅舞蹈队就有20多名演员。我作为舞蹈队副队长,感到舞蹈基本功训练需要更加强化,更加规范。我们到哲盟歌舞团、吉林歌舞团学习了芭蕾基本功组合。1973年,组织上派我们6名演员到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校和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习基本功,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,学习了硬肩组合、碎肩组合、手腕组合、马步组合等蒙古舞组合。我们把这些基本功组合带回去,充实了基本功训练内容,提升了全体舞蹈演员的基本功素质。此后,一批吉林艺术学校毕业的舞蹈演员充实到我们的队伍中来,带动我们基本功水平的提高,使我们的集训更加规范化。那时乌兰牧骑房舍很简陋,一共有9间砖房,中间三间房是排练室,没有把杆,没有大镜子。大家自己动手做了一套木架子,上面穿上三根木杆,立在排练室中间,就是一组简易把杆。练功时没有钢琴伴奏,我们就从各个地方录制了钢琴曲,用录音机播放。尽管把杆不那么标准,尽管录音机播放的钢琴曲掺杂着噪音,但是演员们练的都非常认真,非常刻苦。无论是在旗里集训期间,还是在下乡演出途中,每天清晨不辞辛劳地练习基本功成为雷打不动的工作,逐步形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团队。
那时,我们在农村牧区演出多是晚间露天演出,拉上天幕,挂上汽灯,演出就开始了。一场演出一般安排六七个舞蹈节目,每演一个节目都汗流浃背,下台后简单擦一把汗,换上服装,拿上道具,接着演出下一个节目。汗水湿透了演出服,每件蒙古袍后背上都留下一圈圈的汗迹。晚间演出结束后,我们女演员结伴打着手电来到井边,打上一桶清凉的井水擦洗身子,那可真叫爽快啊;但是日子久了,也都留下了腰腿疼的职业病根。我们也经常到一些比较偏僻、人烟稀少的牧铺,蓝天白云作幕布,蒙古包为布景,草原就是舞台,我们演出“草原民兵”“盅碗舞”“筷子舞”“鄂尔多斯舞”那天人合一的意境令人神往,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。在绿色的夏日,我们来到草原上,许多农牧民围成一圈,我们在中间跳起“剪羊毛”“快乐的挤奶员”“安代舞”,真的把自己融入了大自然,融入了火热的生活,融入了农牧民群众之中。秋收季节,我们来到农村的场院上,和村民们一起打场劳动,红灿灿的高粱垛、黄橙橙的玉米堆就是色彩斑斓的布景,我们穿上粉红色的上衣,天蓝色的彩裤,腰扎深蓝色的花布围裙,手持乳白色的小簸箕,欢快地跳起“喜晒战备粮”,和村民们共同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。内蒙古东部的冬季很寒冷,但是一旦有下乡演出任务我们也要迎着困难上。冬季演出一般是在村文化室内,没有取暖火炉,温度都在0度以下。演出中最挨冻最艰苦的是舞蹈演员,必须身着单衣单裤单蒙古袍演出,这真的是对思想意志、身体素质的严峻考验。我们穿上演出服装披着羊皮大衣静静地候场,一听见舞蹈音乐响起,就立即脱下大衣有序走上舞台,冻的浑身直打哆嗦,那可真叫冷啊!我们演出舞蹈“洗衣歌”,中间有一段姐妹们与班长泼水嬉戏的场景,本来身上就很冷,再加上这个泼水动作,真有雪上加霜透心凉的感觉。但是再冷我们也要坚持把每个动作做到位,把每个节目演得完美无缺。观众总是报以热烈掌声,这是对我们的最高赞誉,我们从心里感到热烘烘的。
乌兰牧骑演员都是一专多能,工作上身兼数职。我除了演出舞蹈外,还管理服装,这可是个需要耐心细致的活儿。每排练一个节目要从节目情节、人物个性、舞台环境到灯光色彩通盘考虑,做好服装设计;每件服装都要给演员试穿,不合体的还要适当修整。每场演出前,要将全部需要的服装出库清点好,有的服装还需要大家动手熨烫平整,然后按照每个演员参加演出的节目顺序组合打包,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蒙古袍、彩裤、头饰、腰带、皮靴……还有小道具,都要清点清楚,一件也不能少,不能有任何疏漏差错。化妆后,我要将每个演员的服装包从箱子里取出,逐一发给大家。演出结束后,我要认真清点服装道具,打包装箱,为第二天的演出做好准备。尽管这些工作要付出更多辛苦,但是心里却感到很充实。
我在乌兰牧骑整整工作十年。这段平凡既艰辛而有意义的工作经历,这段深入基层演出的社会实践,培养了我对农牧民的满腔热心,对乌兰牧骑事业的真挚热爱,对工作生活的执着追求。尽管已经过去50多年,我还是经常向亲友同事讲述这段经历,告诉大家我非常留恋这段时光,因为乌兰牧骑是我成长的摇篮。
文/吴桂香
湖西乡 | 安前 | 界树 | 神福港镇 | 浊水溪 |
收成乡 | 邱县 | 广乐道 | 葡萄 | 新立街社区 |
老虎机小游戏 | 乐发线上娱乐 | 真钱牛牛开户平台 | 新濠天地博彩 | 云盛线上娱乐 |
澳门巴黎人官网注册网址 | 澳门永利赌场网站 | 澳门银河娱乐场在线官方网址 | 现金游戏赌钱 | 澳门葡京赌场 |
威尼斯人网址 | 博彩百家乐 | 捕鱼达人网络版 | 斗牛怎么玩 | 大嘴棋牌 |
澳门葡京娱乐网址 | 可以赚钱的手机游戏 | 百家乐娱乐 | 传奇电子游戏 | 银河国际娱乐 |